English

秦汉时期西北开发史鉴

2000-12-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从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个角度来讲,秦汉王朝对西北的开发揭开了以后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对西北开发的序幕。秦汉时期对西北的开发,其主要原因是与西北地区游牧民族——匈奴之间的战争。因此,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军事经济活动,其开发的目的是为加强和巩固边防服务,着眼于军事。

总的说来,秦汉时期对西北地区的开发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加强边防、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就屯田而论,它是古代封建王朝对抗游牧部族的一种特殊办法,也是一种最有效的办法,从军事的角度而言,秦汉时期的屯田是比较成功的。从扩展农垦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秦汉时期的屯田效果是极其有限的。因为以一时军事之需为目的,只是把辟耕当作其达到目的的手段,要取得成效是难以想象的,更何况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宜于开发来发展农业生产。因此,秦汉时期西北开发活动也带来了十分明显的负面影响:

其一,破坏了生态植被。居延汉简中有“官伐材木取竹箭”、“二人伐木”等关于秦汉西北屯田伐木毁林的记载。后世纷纷仿效秦汉西北开发的做法,加大了对植被的破坏程度,导致历史时期西北生态状况每况愈下,呈逐渐恶化的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西北地区后来出现的大沙漠即肇始于此。

其二,开发导致水旱失节,灾荒频仍,时人贡禹就曾因此指出:“斩伐林木亡有时禁,水旱之灾未必不由此也。”秦汉时期西北地区灾害中,旱灾为首,并由旱灾引起诸如虫灾、饥荒等一系列的灾害。秦汉王朝为赈西北之灾而常常调粮于中原、江南诸地,从这一后果来说,秦汉对西北的开发成果几乎化为乌有。

其三,由于西北开发而导致这一带生态植被的被毁和水土流失,致使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西北地区的黄河在这一时期河患频繁,中下游特别是下游百姓饱受河患之苦,可见西北开发所带来的有限的积极作用,是以黄河下游地区百姓,同时也是以西北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为代价而换来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秦汉时期西北开发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第一,因地制宜,宜耕则耕,宜牧则牧。西北土质呈沙性,凝聚力较差,吸水性亦有限,因此,保持西北水土不流失,所种植物是其关键。西汉不顾实际的掠夺性的开发,其后果是西北灾荒不断,黄河水患频频;东汉时由于国家对西北控制力的减弱,边疆少数民族的进入,加之气候的变寒,使得原从内地迁徙至西北的居民纷纷内迁,西北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相对减少,而从事畜牧业生产的游牧民不断增多,西北地区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由农业到畜牧业的根本性转变。生产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这一地区生态的恢复,黄河在东汉时期的相对安流是对这一转变的最好回报。第二,综合开发与综合治理和建设并重。以水利为例,西北地区地处内陆,但秦汉屯田所在之处,相对还是易于兴修水利的地方,因而,秦汉在屯田时较为注意水利建设,修浚诸多沟渠,并打凿水井,利用便利的水利设施及井水发展灌溉农业,“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此类河渠水利在居延汉简中有十分翔实的记载。对水利的综合开发是秦汉时期西北开发的一项重要成就,更是汉代西北屯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和保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